扁平疣起病较突然,皮损为正常皮目较多,常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搔抓而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病程呈慢性,可自行消退,消退前搔抓明显,愈后不留痕迹。扁平疣一般不需要做特殊的检查,必要时可以做下列检查。
扁平疣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上部可见较多空泡细胞,胞核嗜碱,颗粒层均匀肥厚。真皮改变不明显。
3、体液免疫检测:绝大多数免疫缺陷患者多表现为体液和细胞免疫同时受损,所以应全面检查这两方面的功能。遗憾的是,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其结果常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来源资料:《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年 第9期
扁平疣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是也可通过污染物,如针、刷子、毛巾等间接传染。另外,外伤也是引起传染的重要因素,平时经常可见到扁平疣沿着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索状,这就是外伤引起传染的一个例子,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也比正常人容易传染到扁平疣。扁平疣的症状:扁平疣的好发部位为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皮疹特点为正常皮色,淡红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米粒大到绿豆大,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皮疹数目较多,常散在或密集分布,可见由于搔抓后的自体接种现象,皮疹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年 第6期
扁平疣的诊断一般体格检查即可,扁平疣可通过免疫病理检查、涂片检查、尿常规检查等检查判断。扁平疣临床症状相对特殊,因此患者很容易辨认。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上部可见较多空泡细胞,胞核嗜碱,颗粒层均匀肥厚,真皮改变不明显。
扁平疣的症状诊断:
1、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
2、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因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
3、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
4、扁平疣具有传染性,疣体在患处进行扩张当患者有意无意地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
扁平疣的鉴别诊断: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和部位,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口腔疣、咽喉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因而扁平疣需与这些疣相鉴别诊断。
来源资料:《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年 第4期
扁平疣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感冒、发热、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月经期或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下骤然发病。面部尤其是额部与颊部,手背与前臂是其好发部位,颈、胸、腿或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建议扁平疣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勿抓挠。扁平疣有很大的自限性,一般1~2年即可自愈。
扁平疣的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聚肌胞,板兰根肌注或内服左旋咪唑,乌洛托品。
2、局部治疗:液氮冷冻或镭射治疗,外用鸦胆子仁,疣必治等。
对数目较多,经久不愈者可口服乌罗托品,0.3~0.6g/次,3次/d,或氧化镁,0.5g/次,3次/d,可试用α,γ-干扰素,聚肌胞,土贝母等肌肉注射,局部可外用0.5%酞丁安擦剂,干扰素α-2b涂膜剂,1%喷昔洛韦霜,0.025%维A酸(维甲酸)霜等,颜面部慎用激光,冷冻治疗,也不用腐蚀性强的药物,以防色沉斑,瘢痕形成,影响美容,手背部可选用各种物理疗法(同寻常疣)。
3、中医局部治疗:中医外治可用紫蓝方(见寻常疣全身疗法)酒浸外搽或用雄黄解毒散15g加入百部酒60m1外用,亦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5~6天换1次,或用鸦胆子仁捣碎外敷(注意保护周围皮肤),亦可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g,煎水泡洗患部。
扁平疣的预防措施:
① 保持愉快的心情,加强身体锻炼,扁平疣病程慢,最快治疗时间一般需要2~3个月,或者更长,但治疗后皮疹即可变平、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因此治疗期间要乐观,有耐心、毅力。
② 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饮食。
③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6等。
④ 有扁平疣要及时治疗,采用联合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对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⑤ 谨慎对待创伤性治疗及自身疣体种植治疗。
⑥ 不要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泛发。
⑦ 不宜搔抓或抠剥疣体,也不宜过度搓洗以免造成自身接种。
⑧ 注意个人卫生,忌与他人共用清洁用具。
来源资料:《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