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转移:主要来源于肺,其次是乳腺,其他常见原发部位有胃,卵巢,胰腺等。癌症造成胸膜层毛细血管内压,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胸腔内压力改变,产生胸腔积液——恶性胸水。恶性胸水又称癌性胸膜炎,系癌症胸膜转移和胸膜本身癌症所致的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癌症病人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或周身播散。因此,临床上需要与皮肤转移相鉴别。
心包转移: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膜的结果,心包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之一。 1.心包转移瘤主要引起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但通常是无症状的。大多数仅在尸检中偶然发现。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它鶒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某些未被诊断出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患者,心包填塞可能是最早的表现。2.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肺部转移:一般指恶性肿瘤发生恶化,转移到肺部。肺是全身血流的必经之地,其丰富的毛细血管床是一高效过滤器,成为各种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死于恶性肿瘤者20~54%有肺转移,15%肺部是唯一的转移部位。肺转移瘤的发生,一般认为是肿瘤细胞停留在肺的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分叉部位,黏附在毛细血管的内皮形成凝块,并穿过管壁进入血管外的结缔组织内,然后细胞增生,成为小的瘤体,形成转移性肿瘤。
心脏转移:是指全身恶性肿瘤经各种途径转移至心脏。在此生长形成肿瘤,称为心脏转移瘤,1893年由Heketoen首次报道。与肝肺或脑相比,肿瘤转移到心脏的概率较少,临床表现也常不明显,但其意义尚关系到它们能酷似更常见的心脏疾病及有时因心脏转移的原因而致命。
淋巴道转移:是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侵犯的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然后是依次到距离较远者,当肿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行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的淋巴结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的方式为跳跃性的转移。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出现了一些难以寻觅到原发病灶的淋巴结转移癌。
骨转移:是某些原发病经血行转移。乳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乳腺癌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亦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癌症患者当出现骨痛症状时则可能发生了癌症的骨转移。
来源资料:《中国肺癌杂志》 2002年 第2期
皮肤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转移性皮肤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数发生在40~70岁,胸壁、腋窝及腹部是皮肤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上由于原发性肺癌起病隐匿,尤其周围型肺癌常缺乏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而常被延误诊断,有时皮下转移灶可能是肺癌的唯一特征。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诊断病理学杂志》 1995年 第4期
皮肤转移肿瘤占转移性肿瘤的2.7%~4.4%,女性患者多来自乳腺癌(约69%),其次为大肠癌(9%),来自肺癌、卵巢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占4%~5%。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由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年 第7期
皮肤转移症状的检查以皮下结节就诊,经X线胸片及病理学检查而确诊。转移灶部位皮肤多呈淡红色,患者为无痛性类圆形结节或肿块,高出皮肤,质地较硬,表面尚光滑,无破溃,活动性差,直径多为1.5~7.0cm。
临床上若遇不明原因的无痛性皮下结节,应及时行皮下结节病理切片,如为癌性病灶,应及时行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以确定原发灶是否为肺脏。
免疫病理检查:是利用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的一种检查,如皮肤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过敏原筛选等。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对试验物过敏,在除去试验物后24~48小时,一般可出现增强反应。
来源资料:《实用肿瘤杂志》 1992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