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症状

毛囊炎
毛囊炎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细菌性毛囊炎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细菌性毛囊炎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来源资料:《热带医学杂志》 2006年 第7期

  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皮肤的浸渍,局部蜜封包扎及应用皮质激素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诱因。

  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卫生差,以及搔抓均可为毛囊炎的诱因,非化脓性者多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如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均易患毛囊炎。

来源资料:《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年 第3期

  根据好发部位,皮损为毛囊一致性的炎性丘疹,脓液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及致病微生物鉴定。

  诊断依据: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 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中医病机和辩证: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系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而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毒而致。

  2.辨证分析 湿热型:体表散在淡红色丘疹,小脓疱,自觉刺痒,微痛,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辨证属于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气血两虚型:素体虚弱,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辨证属于气阴不足,外感毒邪。

  鉴别诊断:

  1.毛囊性脓疱疮,多发于毳毛部位,以四肢伸侧较多,脓疱较大,分泌物多,易结厚痂。

  2.毛囊炎性药疹 多由碘剂、汞剂、溴剂所致,无一定好发部位,有服药史,经过短,停药后可愈。

  3.毛周角质化:通常与遗传有关,毛周皮肤红肿,毛发断裂,毛囊口被角质层堵塞。

来源资料:《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年 第11期

  治疗毛囊炎可以进行西医治疗也可以进行中医治疗:

  毛囊炎病西医治疗方法

  1.内治法:

  ⑴可口服四环素、麦迪霉素或肌肉注射青霉素,同时给予维生素B类药物。若反复发作者,可肌注胎盘球蛋白,3周内注射2次。

  ⑵免疫疗法: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患者,可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注射治疗。

  2.外治法: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酌情选用以下方药:10%硫磺炉甘石洗剂、10%鱼石脂酒精、复方新霉素软膏、5%白降汞软膏、氯霉素亚砜剂外搽。

  3.物理疗法:除急性炎症期外,可采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照射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毛囊炎病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

  ⑴草药外敷:新鲜的公英、地丁、芙蓉花叶、马齿苋、金不换等选1~2种,捣泥外敷患处,每日1~2次。

  ⑵二味拔毒膏:黄连膏或如意金黄散蜂蜜调膏外敷,每日1~2次。

  2.中医偏方:

  内治法:初期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若患者体表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及小脓疱,自觉刺痒疼痛,舌质红,苔厚腻等湿热盛表现者,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金薏汤;若患者素体虚弱,病程迁延,出现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气阴两虚表现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选蓝芪汤。

  预防毛囊炎: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在生活中还要放松心情,努力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这可以将身体的毒素及时的排除,利于身体的健康。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护时不要用力搔抓或者挤压,日常的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过度的清洁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在生活中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身体的锻炼,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来源资料:《中华理疗杂志》 1997年 第1期

以上症状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症状自查工具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