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防御能力降低、代谢紊乱、微循环代谢障碍、神经病变等因素易导致的皮肤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皮肤病变,可出现的症状包括红色面孔、皮肤疱疹、颈部毛囊炎,有人调查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血浆凝血酶、皮肤真菌镜检、皮肤病的物理检查。尿常规是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测定是对人体内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进行活性测定,诊断是否缺失。凝血酶调节蛋白又称血栓调节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凝血酶(thrombin)受体之一。

  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是对皮肤进行物理方面的检查方法,如皮肤划痕试验、玻片压诊法等,来确定皮肤病变的种类。

来源资料:《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 第9期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的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的感染,而感染后又不易愈合,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糖尿病人要预防皮肤的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病机理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多因素的病理过程,而高血糖不过是多种代谢紊乱中的明显标志之一。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

  (1)血管病变 多数糖尿病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微血管病和组织局部缺血。许多学者对全身小血管,特别是视网膜和肾脏的小血管的研究表明,微血管的严重程度与血糖升高的程度、病程的长短及临床严重程度并无直接关系,这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的作用。

  (2)生化反应 皮表的生化变化对皮肤易发生多种感染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人观察糖尿病患者皮肤上的细菌数并不比正常人高,相反,有些细菌还明显减少,因而认为糖尿病患者易受细菌感染主要由于菌群平衡失调,而不是组织中糖分增加之故。

来源资料:《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年 第1期

  糖尿病皮肤病变可以通过临床变现来诊断,糖尿病的皮肤感染是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比非糖尿病者为多。其中 20%为败血症性皮损;皮肤癣菌感染较常见,特别是有严重神经血管并发症者易被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口、甲皱、生殖器念珠菌感染较多而严重,念珠菌性口角炎是糖尿病儿童的典型并发症。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外阴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此外,还有以下临床表现。

  (1)糖尿病性皮病 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发生在小腿前部,开始为圆形或椭圆形暗红色,扁平丘疹,直径1cm或略小些。非对称分布,呈疏散或聚集分布。本病也可发于别处,进展缓慢,最后遗留小的、色素性凹陷性疤痕,常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本病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2)黄皮肤 这是糖尿病性胡萝卜素血症。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有胡萝卜素血症,而胡萝卜素沉着可使掌跖和面部皮肤发黄,而巩膜不黄染。减少食物中的胡萝卜素的摄入量,皮肤的色素可慢慢消退。

  (3)糖尿病性大疱 有特征性,但少见。无任何先兆,水疱突然发于四肢末端,以足,趾最多。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壁薄,透明,内含澄清液体。一般3~6周不治自愈,不留疤痕,极少复发。

  糖尿病皮肤病变需与青红肤色、全身皮肤充血、青红丘疹、肤色赤红鉴别诊断进行区别治疗。

  青红肤色:青红可能由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由于虾、蟹、鳝鱼等动物死后,体内蛋白质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组胺。食用这些水产品,会使人体血液中的组胺含量增加,食用不当或过敏者面部甚至周身肤色就会呈现青红色,周身不适,有时还伴有头痛和奇痒。

  全身皮肤充血:全身皮肤充血指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扩张的血管多为小静脉或小动脉,在皮肤上出现红丝状、网状或星状损害。使得全身皮肤充血,红肿。

  青红丘疹:卡波西肉瘤皮肤损害为红色、紫红色、淡蓝黑、青红丘疹或斑块,逐渐增大融合成大的斑块、结节,结节质硬如橡皮。

  肤色赤红:人的肤色是由种族、遗传等先天因素决定的,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色素的多少、皮下脂肪的薄厚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肤色应是红润而有光泽的。但血液循环不好,或心脏、肝脏及肠出现问题,饮食不当会使人肤色赤红。

来源资料:《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年 第5期

  糖尿病皮肤病变根据病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性硬肿病患者常自诉面胀、颈厚、凝肩、头部转动受限。中医认为多因腠理不密、卫外失固、风寒湿邪乘隙侵入,与气血相搏,以致营卫失和,经络痹阻而发病。病程久者,可出现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可应用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加减。

  1、糖尿病瘙痒症:中医认为产生与湿、热、毒有关,采用内服法与外洗法相结合治疗。内服药,全身皮肤瘙痒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白鲜皮30克、苦参10克、黄柏10克、土鳖虫10克、水蛭3克;外阴瘙痒用苦参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竹叶15克、车前草30克,若白带多加椿根白皮30克。把药材加水适量煎取15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外用药是将苦参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装入纱布袋后煎煮,全身皮肤瘙痒者取汁500毫升,用棉纱布涂患处,每天2-3次,一天一剂。或者采用泡澡的方式,将煎好的药汁倒入浴池,再加入适量温水,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水量不要太多,要保持药物的浓度,每天泡20分钟左右。外阴瘙痒者煎汁适量局部先熏再洗。

  2、糖尿病性大疱:以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中医认为多属脾气虚弱,水湿不化,蕴阻肌肤,并常伴气虚血淤,可应用参苓白术丸加丹参、桂枝、鸡血藤治疗。

  3、糖尿病足: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高血糖和细菌感染等共同作用引起的,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血脉闭阻,肢端失养。早期应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法有一定防治作用。常用方剂有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托里透脓汤、四妙勇安汤等。

  4、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约1/3病例可发生穿凿性溃疡。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络脉淤阻,可用益气、养血、活血方法治疗,如八珍汤加减。

  5、颜面潮红:表现为面颊、腮及下颌皮肤持续性发红,呈玫瑰红色,但局部不发热。中医认为是津精亏损,虚火内生而致,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预防措施:

  1、注意卫生

  夏季,炎热而潮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疖肿、脓肿和癣,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夏季注意卫生非常重要,应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沾染各种病菌。

  2、饮食节制

  注意饮食虽然皮肤病变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禁忌的话,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引起皮肤病变或影响已有皮肤病变的愈合。夏季水果较多,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骤升,这种波动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夏季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血糖会比平时有所降低,但也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遵照糖尿病饮食原则。

  3、防止外伤

  夏季是衣着最少的时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各种外伤。一般人对小小的外伤可能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就很难愈合,甚至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伤后应及时消毒、注意保护好伤口,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防小病酿成大祸。

  4、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皮肤损害的重点。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08年 第18期

以上症状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症状自查工具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