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症状

红丝疔
红丝疔

以细红丝一条,迅速向上攻窜于手膊或小腿,疼痛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疔疮。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恶化,危险性较大的疮疡。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

  1、尿常规检测:尿液分析仪又称为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仪器操作简便、快速(最快10s内可完成11种尿液成分的检测)。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2、血常规检测: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3、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4、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

来源资料:《内蒙古中医药》 1999年 第S1期

  红丝疔多由于手足部生疔,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又因火毒结聚.以致邪毒扩散流于经脉,蔓延走窜而发病。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溶血性链球菌从破裂的皮肤或黏膜,或从其他的感染病灶,如疔、疖、痈、足癣等处入侵,在局部繁殖时,产生的外毒素(又称红斑毒素)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

  引起红丝疔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伤因素: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

  2、饮食因素: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热毒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证。

  3、细菌感染: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来源资料:《中医杂志》 2005年 第7期

  红丝疔的诊断:本病好发于四肢内侧,尤以下肢多见。发病前常有手足生疔、疖或皮肤破损、足癣病史。初起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而后局部有一条或数条红丝由远端向近心端迅速蔓延。上肢可停于肘部或腋部;下肢可停于胭窝或胯间,肘窝、腘窝、腹股沟、腋窝处淋巴结肿痛。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红丝疔一般不化脓,若化脓,溃后也易收口。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严重时也可导致走黄。

  红丝疔的鉴别:

  疖:虽亦好发于颜面,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厘米,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有头疽,初起虽亦有一粟米样疮头,但渐成多头和蜂窝状,红肿范围多在9厘米以上,多发于项背,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来源资料:《中医外治杂志》 2002年 第4期

  以细红丝一条,迅速向上攻窜于手膊或小腿,疼痛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疔疮。患者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一、刺灸法

  1、治则: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2、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取穴。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神昏—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恶血。

  3、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二、挑治法

  1、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2、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3、选穴:阿是穴。

  4、隔蒜灸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红丝疔的预防: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来源资料:《中国针灸》 2004年 第9期

以上症状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症状自查工具
热门关注